声明:本人的立场和欧洲一致-中国应该无条件控制碳的放量,即使只考虑中国这个农业国的自身利益(真正的利益,人民的利益,而不是某些特殊利益经济集团的利益)也应该如此。本文并不暗示中国应该推脱责任,本文的目只是提供一种推脱责任的方法。本文是纯实证表述,不含任何规范表述成分。
最近这个议题大热,基本形势是:中国被搞得很被动。被动的原因,究其根本,就是现在关于碳责任的外交谈判都是基于生产者排放量这个框架的。这种框架对“世界工厂”中国很不利。中国的领导人在这个问题上没有什么高深的见解,对欧美的责任划分方式的被动反击在强硬的环保主义者看来近乎不讲道理。其实要根本性的扭转局面,中国应该构架起基于消费者排放量的框架,并在这个框架内主导国际合作。这个框架的目的,是要计算出每一件出口商品,在它的生命周期内,要分摊多少碳排放。 达到目的的关键,是用严谨的科学方法(绝不能像统计GDP那样弄,因此才具有公信力),统计出整个社会生产活动的每一个环节的环境影响。每一种新增产品都可以利用这个数据库,根据生产流程,计算出自己的影响,并进入这个数据库。这个行当就称为lifecircle assessment。可惜的是中国现在还没有建立起这个体系。其实很早就有先知的国人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只不过在急功近利的中国人眼里,这些知识好像不能变成GDP,因此也不值得重视。到了后来,发现有用了,却没什么准备。
1 comment:
ehh... amazing though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