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推断,作者是用一个纯文本编辑器创作的,然后再编译,在此编译中semantic markup按预先设定的规则被转化成排版命令。我承认,Word sucks,但是用Word写的文档绝对不会出现这种错误。为什么呢?因为1. 在使用Word的时候,对文档的修改总是立即被执行了,Word没有分离的编辑-编译过程;2. Word用图形来传递信息,像“directory”应该显示成斜体而不是前后各有一个replacable标记这样的错误非常容易发现。以上两点正是WYSIWYG的特性,可见WYSIWYG并不是一无是处的。Word真正的问题,是它培养了大量PC用户在使用文档时,只注意文档外观、不理会文档组成元素semantics的习惯。我认为,基于GUI的WYSIWYG文档创作方式比起基于CUI的纯文本编辑-编译文档创造是有优势的。WYSIWYG文档编辑器立刻执行改变文档某一部分的semantic的命令,并使结果以图形方式,比如不同的字体,显现出来。这样做有以下好处:1. 编辑器理解文档的semantics,所以能提供更多的辅助用户创造的功能。2. 命令立刻执行,可以避免一些错误,比如markup拼写错误。3. WYSIWYG利用了更多的维度,如文字大小,颜色,可以传递更丰富的信息,更加符合人的认知习惯(本人的感觉)。The tags for the format "Replaceable" shouldn't be printed.
--directory=directory
should be:
--directory=directory
(2nd directory should be in italics)
总结起来,文档创作工具是否支持semantics与是否WYSIWYG是两个完全独立的特性。现的两个主要的派别,一个不支持semantics的WYSIWYG,一个支持semantics的纯文本,使人产生两个特性间有因果关系的错觉。其实理想的工具,应该是支持semantics的WYSIWYG。似乎正要破壳而出的Intentional programming就包含这样的思想,我们拭目以待。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