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别针换房子这件是乍看很离奇。这小子赚了一套房子,到底是哪个冤大头吃这么大亏呢?但是一些简单的经济学原理就能让我们理解这件事情。Mankiw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一就是Trade makes everyone better off. 这小子的房子就是通过一系列trade来的(注意人家只说是trade,没说一定是钱物交易,物物交换也可以),而它们之所以能够成交,正是因为它使交易的双方都better off了(世上万物,本无价值,一件物品的所谓价值,只在个人心中)。每一次交换都是一次Pareto改进。这一系列交换总共创造了多少社会福利呢?假设,因为“人类天生喜好公平”,每次交换中双方的福利增加是一样的,那么这小子在每次交易中得了一半的社会福利,所以总福利增加 = 这小子的福利增加 X 2 = (房子的价钱 - 别针的价钱) X 2。
其实这当中真正有趣的是互联网这个代价极小,信息可获取性极高的市场的出现对人类的经济活动带来的影响。barter在非互联网时代之所以不能行,是因为在barter的情况下, "trade is said to require double coincidence of wants -- the unlikely occurrence that two people have a good or service that the other wants", 因此我们要用货币来做中介。而在互联网物物交换中,web作为信息的中心(交换双方都不直接线性搜索潜在的交换对象,而是在web上发布/接受信息),实现了"double coincidence of wants"。这两种方式的共同核心意义,正是软件工程中那句至理名言"A level of indirection solves every problem"(What a small cognitive world!)。另外,最近中国出现了"虚拟货币"风波。我认为随着人们逐渐从http html web技术的桎梏中解脱出来(先通过ajax web2.0,以后将彻底放弃web),互联网将会给经济带来越来越多的变化。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