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February 17, 2007
呵呵,跟马克思想到一路去了
在看Mankiw讲失业的原因之前,我就猜到,他肯定会来supply and demand这套。但是我想,失业可以被解释成一种社会,精确的说是雇主,的理性。因为没有失业就没有失业的担忧,这样人会更偷懒,效率也会更低。所以一个理性的社会为维持必需的效率,一定要求有失业。后来Mankiw说,Marx有这样的意思。呵呵,窃喜。哎,安得闲暇千万天,通读《资本论》大开眼哦。
A Windows XP tip
Sometimes we need to perform tasks to which the Windows Explorer provides a convenient UI, like deleting a file, under Administrator privilege (If you normally log into Windows with Administrator account, please stop reading this blog, for your knowledge about OS does not meet the prerequisite of its readers. You should spend your time running a virus scan program, because I am sure you are infected, or simply re-installing your OS). The odd thing is that neither "Run as..." right-click menu item nor the "runas" program works with explorer.exe. Explorer.exe, finding another instance of itself running, just silently terminates. However this is a roundabout for this problem. Think of it: which program shipped with Microsoft Windows can offer an exactly identical interface to the Explorer? Yes, it is the Internet Explorer. So the trick is: run the Internet Explorer as an administrator, and type, for instance, "C:" into its address bar. Now we have an "Explorer" running under another account.
Tuesday, February 13, 2007
对曲别针换房子的评论
曲别针换房子这件是乍看很离奇。这小子赚了一套房子,到底是哪个冤大头吃这么大亏呢?但是一些简单的经济学原理就能让我们理解这件事情。Mankiw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一就是Trade makes everyone better off. 这小子的房子就是通过一系列trade来的(注意人家只说是trade,没说一定是钱物交易,物物交换也可以),而它们之所以能够成交,正是因为它使交易的双方都better off了(世上万物,本无价值,一件物品的所谓价值,只在个人心中)。每一次交换都是一次Pareto改进。这一系列交换总共创造了多少社会福利呢?假设,因为“人类天生喜好公平”,每次交换中双方的福利增加是一样的,那么这小子在每次交易中得了一半的社会福利,所以总福利增加 = 这小子的福利增加 X 2 = (房子的价钱 - 别针的价钱) X 2。
其实这当中真正有趣的是互联网这个代价极小,信息可获取性极高的市场的出现对人类的经济活动带来的影响。barter在非互联网时代之所以不能行,是因为在barter的情况下, "trade is said to require double coincidence of wants -- the unlikely occurrence that two people have a good or service that the other wants", 因此我们要用货币来做中介。而在互联网物物交换中,web作为信息的中心(交换双方都不直接线性搜索潜在的交换对象,而是在web上发布/接受信息),实现了"double coincidence of wants"。这两种方式的共同核心意义,正是软件工程中那句至理名言"A level of indirection solves every problem"(What a small cognitive world!)。另外,最近中国出现了"虚拟货币"风波。我认为随着人们逐渐从http html web技术的桎梏中解脱出来(先通过ajax web2.0,以后将彻底放弃web),互联网将会给经济带来越来越多的变化。
其实这当中真正有趣的是互联网这个代价极小,信息可获取性极高的市场的出现对人类的经济活动带来的影响。barter在非互联网时代之所以不能行,是因为在barter的情况下, "trade is said to require double coincidence of wants -- the unlikely occurrence that two people have a good or service that the other wants", 因此我们要用货币来做中介。而在互联网物物交换中,web作为信息的中心(交换双方都不直接线性搜索潜在的交换对象,而是在web上发布/接受信息),实现了"double coincidence of wants"。这两种方式的共同核心意义,正是软件工程中那句至理名言"A level of indirection solves every problem"(What a small cognitive world!)。另外,最近中国出现了"虚拟货币"风波。我认为随着人们逐渐从http html web技术的桎梏中解脱出来(先通过ajax web2.0,以后将彻底放弃web),互联网将会给经济带来越来越多的变化。
Saturday, February 10, 2007
发现几个和iterative/evolutionary/adpative programming有类似精神的东西
John Boyd的“OODA circle”
Russell L. Ackoff的“Interactive Management”
Russell L. Ackoff的“Interactive Management”
Thursday, February 08, 2007
还是不喜欢html web
不管现在ajax技术如何火爆,web2.0如何吸引注意力,我还是不喜欢html web。因为html web的本质是隐藏(在web服务器中的)数据的单一的、固定的视象(view)。在这一点上,html web实际上走的是windows GUI程序的路,而没有追随伟大的UNIX之道。这个本质给html web带来如下问题 :
1.用户观察数据的能力受到限制。用户只能一个web作者提供的方式观察数据,而不能随心所欲的构建查询。
2.用户接收到的数据只有layout信息,没有语义。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在html web中data和view是混杂无法分离的,学过Design Patterns的都知道这是编程的大忌。html web如同一个Word文件,而不是TEX或其他什么脚本,适合人类观看,不适合机器操作,由此带来下一个问题:
3.互操作性(interoperatability)差。将html web中的数据读入程序相对比较困难,因此html web的扩展性较差,难以在一个html web上建立另一个程序。例子: 假设我发现我所有的blog中都有一个错别字,在现在www.blogger.com提供的html web编辑界面中,我只能重复进入编辑页面,逐一点开每一篇blog,编辑并保存。但如果我的blog都能通过文件系统界面以文本形式访问,我只要一个grep就能解决问题。web services对此是一个弥补。
html web的“一张大饼”性质是与html web经济共生的。当前许多web网站靠在网页中嵌入广告维持,设想在这样的盈利模式中,html web变成“一堆积木”,那用户肯定重新组合,把广告从内容中剔除。因此,找到更深度嵌入营销方式,利用web内容(比如我愿意计算机观察我的行为,推测我的嗜好,向我推荐我没有发现,但是能使我更好的产品和服务),而不是生拉硬扯的捆绑web内容,也是解决问题的必要手段。
1.用户观察数据的能力受到限制。用户只能一个web作者提供的方式观察数据,而不能随心所欲的构建查询。
2.用户接收到的数据只有layout信息,没有语义。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在html web中data和view是混杂无法分离的,学过Design Patterns的都知道这是编程的大忌。html web如同一个Word文件,而不是TEX或其他什么脚本,适合人类观看,不适合机器操作,由此带来下一个问题:
3.互操作性(interoperatability)差。将html web中的数据读入程序相对比较困难,因此html web的扩展性较差,难以在一个html web上建立另一个程序。例子: 假设我发现我所有的blog中都有一个错别字,在现在www.blogger.com提供的html web编辑界面中,我只能重复进入编辑页面,逐一点开每一篇blog,编辑并保存。但如果我的blog都能通过文件系统界面以文本形式访问,我只要一个grep就能解决问题。web services对此是一个弥补。
html web的“一张大饼”性质是与html web经济共生的。当前许多web网站靠在网页中嵌入广告维持,设想在这样的盈利模式中,html web变成“一堆积木”,那用户肯定重新组合,把广告从内容中剔除。因此,找到更深度嵌入营销方式,利用web内容(比如我愿意计算机观察我的行为,推测我的嗜好,向我推荐我没有发现,但是能使我更好的产品和服务),而不是生拉硬扯的捆绑web内容,也是解决问题的必要手段。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