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une 29, 2008

新华社也想说中国人是thug?

新华社的文章:
贵州省瓮安县发生一起打砸烧事件
2008年06月29日 05:48:30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贵州瓮安6月29日电 贵州省瓮安县城28日下午发生一起围攻政府部门的打砸烧事件。

据当地警方介绍,28日下午,一些人因对瓮安县公安局对该县一名女学生死因鉴定结果不满,聚集到县政府和县公安局。在县政府有关负责人接待过程中,一些人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冲击县公安局、县政府和县委大楼。随后,少数不法分子趁机打砸办公室,并点火焚烧多间办公室和一些车辆。

Wednesday, June 25, 2008

东方式的节俭将会复兴

他们中的一些人终于想明白了
http://www.time.com/time/magazine/article/0,9171,1812048,00.html
可喜可贺。这是人类的未来。

高油价是一件好事情及某些虚伪的西方人

2008年最令人快乐的事情就是高油价了。新闻里不断传来人们的生活方式为此改变的消息——当然是朝更节能的方向。经济理论是对的,良心是没法改变人类行为的,只有价格可以。不过我也看到某些西方人的虚伪,这些人就像被玉米捅进肛门一样嚎叫不止,完全不顾自己的“绿色”形象了。要我说:阿拉伯雄起!油价再翻一翻!

Saturday, June 14, 2008

奥林匹克图标

画得挺好,我也仿一个:

Wednesday, June 11, 2008

[转载]不要犯莎朗·史东的错误

我不明白,为什么右翼愤青们在被Caffety和Stone深深的伤害了感情的时候叫得是如此的惨烈,但是在感情没有被伤害的时候一个劲的说某民族是分裂主义分子(非常大逆不道的说一句,我觉得“分裂”是个中性的词),某民族是恐怖分子?这不是赤裸裸的双重标准吗?看到薛兆丰的blog《不要犯莎朗·史东的错误》,觉得很有道理,节选转载,原文来自URL: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d53fbc01009igg.html

史东的错误——即使在她自觉已经上了一课后仍然没有意识到的错误——是我在大约5岁的时候犯过的错误,那就是用“集体概念”进行思考。

我在大约5岁的时候,经常日复一日地与其他小朋友争论,究竟姓周的人是不是比姓林的人更好,而姓林的人又是不是比姓刁的人更好。我那时想:姓周的人当然是最好的,姓林的人就一般,而姓刁的就最差,因为只有刁德一那样的人才会姓刁。

那些争论没有什么结果,谁也说服不了谁。晚上向父亲投诉,要求主持公道。父亲总是回答:无论姓什么,都有好人和坏人。这个过程重复过很多次,一直到我长 大。不知道从哪一天起,我才学会有意识地尽量不以“集体概念”进行思考。转变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缓慢渐进的。直到我阅读布坎南(J. M. Buchanan)和图洛克(G. Tullock)的《关于一致意见的计算(The Calculus of Consent)》的第2章时,仍若有所得。

今天在史东的谈话中,显然看到了我当年的错误。在她的思维里,始终只有“A族群”和“B族群”集合概念,也始终只有“A族群遭殃”、“B族群援助”这样的全称判断。只要你限於使用这样的“集体概念”进行思考,对世事的认识就永远幼稚,IQ再高也无济于事。

然而,史东所犯的错误,也是今天海内外许多华人常犯的错误。美国“911”世贸大楼倒塌的时候,不少人鼓掌大叫“美国人活该”。试问这“美国人”的概念是 不是太泛了?据传家乐福某个股东做了被认为不该做的事情,就能一呼百应地抵制所有念得出名字的法国货。试问这“法国货”的范围是不是太广了?

地震之后涌现了许多感人故事,文人墨客就诗兴大发,赞叹“神州大地”怎样、“炎黄子孙”如何。大家有没有想过,其实主人公们是因为他们是具体的人——是丈 夫、是妻子、是儿子、是父亲、是母亲、是有责任感的士兵、是有同情心的过客——才为之,而不是发现自己是“炎黄子孙”才为之?

其实,西恩恩某个言责自负的主持人说了句什么,荷里活某个信因果报应宗教的女星说了句什么,对中国老百姓的福祉根本不造成影响。以前有人十年如一日诬蔑别 人生活得水深火热,又何尝动过人家半根毫毛?又何尝听过人家抱怨民族感情受到伤害?

须知“多难”不是那么容易“兴邦”。从“多难”如何转变为“兴邦”,不是一个向小学生可以问得答案的问题,而是必须由成人经历深刻且痛苦的反思才会有所领 悟的问题。而要作深刻且痛苦的反思,第一步就是摆脱以“集体概念”进行思考的习惯。简单说,就得从在讨论问题的时候不再质问辩论对手“是不是中国人”学 起,否则就是犯了跟史东一样的错误。


中国知识分子真苦,中国知识分子真难,中国知识分子真危险

看了很多我感觉有知识分子气质的blog,我的感觉就是中国知识分子真苦,中国知识分子真难,中国知识分子真危险。在中国这种国家,知识分子向政府传递观点的路不是很通的,但是写个blog向大众表述呢?看着每一篇blog下面极不友好的评论,我真的是心寒。基本上如果blog文章有以下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就会有一群人上来攻击、辱骂:
  1. 主张环保,反思经济发展,反思唯GDP的;
  2. 在民愤的时候,主张对民愤对象理性批判而不是谩骂的;(不敢相信要是有人胆敢为民愤对象辩解会怎样,估计苏格拉底没死,这哥们先被干死)
  3. 认为某些少数民族被边缘化,同情之的;
  4. 任何让中国人出丑和不那么骄傲自豪的;

Tuesday, June 10, 2008

从genocide到cultural genocide

留意一下以中国的民族问题为借口的反华网站和著名的“流亡”少数民族人士和他们的组织的言论可以发现,它们对中国的主要指控,正在由genocide转变成cultural genocide。我猜想这其中的原因,是过去中国比较“不透明”,和西方世界联系较少,这些人倾向于信口雌黄,因为即使没有证据,也有人买账。但是现在的事实是少数民族人口告诉增长,在数字面前,这些人如果再一口咬定genocide,就有被指撒谎,被抛弃的危险,于是他们及时的把指控转成更难以定义的cultural genocide,以维持他们的事业的“正当性”。但是这样的转变,不能不引起第三方的思考:如果我过去相信了你的“genocide”说,而你却自己撤销了这样的说法,岂不是你自己承认了自己过去在撒谎。既然你有这样的前科,我又如何相信你现在的“cultural genocide”是有真凭实据的呢?如果我因为你遭受genocide而同情过你,我现在会感觉被利用了。如果我因为你遭受所谓的cultural genocide而同情你,再过几年,你又自己撤销了指控,我不是傻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