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次体现专治者对秩序的渴望。看到这根线我就想到了故宫最值得吹嘘的、精确无比的、体现中国人民高超建筑水平和对绝对皇权俯首称臣的“中轴线”。
献杯三鹿给党喝
从《读书》看小人如何得志 | |
作者:知之不知之 文章来源:豆瓣 | |
《读书》事件多日纷纭,并且最近愈演愈烈,毫无平息之意,正见出中国社会的某种紧张趋势。 此朋友十分感慨:在此次事件中,终于认识到了中国出版集团等官办体制的腐败。 张伟民、樊希安为了此次邀功的成功,公然违反中共官办机构的规定程序。 该程序为了防止腐败,有规定:一个职位的任与免,必须经过“公示”。但张伟民等人公然取消了该程序,完全采取“暗箱” 操作,在7月十几日编辑们抵制会议的那个下午,出示的任免书的日期却是7月3日。在此之前,绝无公示程序。 《读书》的编辑们认为这是一个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都是严重的错误,因此,一直以来,希望通过体制的正常程序提出质疑,希望官办体系能够有起码的自律性。 但编辑们发现这种努力完全是徒劳,根本没有机会与渠道可以表达其最正常不过的意见,在体制内部,发表质疑与不同声音的空间已经完全被堵死。 三年前“轰赶汪吉贤”的事件至今被传扬,但外人不知道的是,该事件之能成功,是三联书店操作此事的人直接中国出版集团的聂震宁挂上了钩,聂震宁利用此事作为打击其对手杨穆之的筹码。 而在今天 《读书》事件中,坚持抵抗的编辑们没有与中国出版集团某帮某派挂钩的本事,自然也就没有表达意见的可能。 问题是,中国目前正在兴起的各种社会阶层,如资本家,白领,以及进入中国国际资本势力,怎么不会要求在政治上夺权? 而官办体制如此腐败,尽是张伟民们猖狂腐败的官僚把体制当作中饱私囊的私产,又怎么可能被渴望掌握政治权力的其他社会力量所长久容忍? 由张伟民一人破坏体制规则而得体制之宠,可以掐指此体制之日数矣。 此次党委书记操刀扼杀《读书》,却得自称“自由主义”的右派、以及自命文人的无赖文人们里应外合,这些人一为党委书记鸣锣开道,二为党委书记鼓 掌叫好,三在全国范围的报刊上发文发言,讴歌党委书记此次之英明与正当,实在是知识分子历史上的耻辱一幕。然而,可以想象,一旦“革命”爆发,同是这帮糟 污之众,立刻又会高叫他们一向标榜的自由民主,(但肯定不再标榜独立),成了民主革命的马前卒,立争在“革命”中夺得一席名利。 历史不是由君子创造,而是由小人创造。 |
We're programmers. We're supposed to be surrounded by the unkown.